生物质颗粒机把“生态包袱”变身“绿色财富”
眼下正值秋收秋种时节,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舒庄镇大鲁村农民正紧张地收玉米。与往年不同,今年,大家把秸秆和玉米芯认真打包起来,这些昔日的“生态包袱”,如今成了能换钱的绿色财富。
在村头的生物质颗粒机生产线生产车间里,负责人正专心致志地指挥生产,一台台生物质颗粒机设备将周边农民送过来的秸秆“吞”进,经机械加工后,一条条长约六七厘米的圆柱形颗粒从颗粒机设备出口鱼贯而出。
家住舒庄镇大鲁村的陈俊路,有着多年建材从业经验。去年,他回到家乡,将目光聚焦到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上,打算用秸秆制作一种新型环保材料。这一想法得到大鲁村党总支书记顾学刚的支持,之后,陈俊路决心在家乡建设工厂,将农业废弃物变成生物质能源,带动乡村产业发展、农民增收。
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,去年底,陈俊路成立界首市俊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通过“企业+村集体”发展模式,上马了秸秆综合利用生物质颗粒机生产线加工项目,于今年6月份正式投产。
“我拉来自家和亲朋家的秸秆4.4吨、玉米芯1.5吨,卖了1330多块钱。这些在以前,都是不要的东西,又没处放,现在真换到了钱。”陈明说。
秸秆原料充足,颗粒机加工车间正开足马力生产。秸秆和剪枝经过粉碎、高温定型、压缩,变身成圆柱状生物质燃料。
这就是生物质燃料颗粒成品,主要原料是农作物秸秆、玉米芯、稻草、林业废弃物等。与传统燃料相比,生物质燃料便于运输,燃烧效率高,每千克发热量3700至4000大卡,可用于工业锅炉、热水锅炉、烘干炉等。此外,该燃料燃烧时释放有害气体少,实现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有机循环利用,具有一定的环保效益。
目前,项目一期每天可加工30余吨生物质颗粒,当下每吨市场售价750元,仅此一项,可实现每吨纯收益50元以上。为发挥秸秆的更大效用,企业还将收来的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精细化分类,符合作饲料的,通过青储、黄储等变成饲料,还能增加收益。
通过对秸秆的综合利用,各方得到了实惠。顾学刚介绍,该项目争取到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,村集体每年能拿到保底分红40万元,加工车间常年带动十几名农民就业增收。同时,周边村庄的秸秆等农林废弃物有了好去处,减轻了秸秆禁烧和乱堆乱放带来的环境、安全问题等压力,实现了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多赢。